分享 | 周瑜:从《蛮好的人生》看海派都市剧的创新探索与时代表达

2025-07-02 13:43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今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视听潮涌 文艺生辉”为主题,着力打造视听艺术价值引领平台、产业融合生态聚合平台、视听技术赋能创作平台。大会期间的多元活动议程覆盖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等行业热点,旨在推动网络视听文艺提质升级,培育扶持文艺精品,发掘鼓励优秀网络文艺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东方明珠旗下尚世影业、五岸传播总经理周瑜受邀参加大会首日的“屏中万象,‘剧’领风潮——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活动,发表主题演讲《从<蛮好的人生>看海派都市剧的创新探索与时代表达》,与业内文艺创作机构代表们共同探讨细分类型题材剧的创作经验与路径思考。



      在长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蛮好的人生》台网热播给正处于转型摸索期的尚世五岸打了一剂强心针。

      谈到《蛮好的人生》的诞生,周瑜回顾了该剧的六年孵化之路。从编剧费慧君的一个小idea出发,逐渐丰满成一部引发无数观众共鸣的“魔都影像志”,这漫长的精心炮制过程中,离不开“海派”“职业”“时代性”三味底料的重磅加持。



01

何以海派?

从海派人的典型塑造,到海派景的多元呈现,以及上海方言调剂下充满生活烟火气的海派温度,都在观众心头烙印下《蛮好的人生》与城市人文深度融合的独特韵味。而被很多观众津津乐道的“胡曼黎沪语金句”,其实也经过了汪俊导演和主演孙俪的精心设计。周瑜现场分享了一个细节设计:“胡曼黎只会在两种情况下飙上海话,一种是和自己亲近的熟人在一起的时候,比如爸爸胡德功,或者闺蜜钟宁,另一种就是情绪激动时,骂人的时候、高兴的时候。这完全符合今天上海人的实际沪语表达。”


02

为何选择保险业?

“保险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胡曼黎的工作是进入千千万万户家庭,她不单单在经历自己的人生,还要参与别人的人生,是一个充满伦理情长的职场。”周瑜强调了这个保险业的职业特性。剧中每一个职场案例,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的:《黄昏恋的养老顾虑》点醒了胡曼黎让她正视自己离婚的事实;《企业家的传承难题》解开了薛小舟和亡父的心结……这些不是糖葫芦式平铺直叙的单元故事,而是层层递进、相互萦绕的情感关系。保险成为这些故事最好的粘合剂,其强社会属性也为《蛮好的人生》带来了超高的关注度和话题性。


03

时代需要什么?

     真善美永远是一个文艺作品应该去书写的主题,也是观众对于长剧最深层的渴求。“蛮好”,既是时代的精神馈赠,也是都市剧作品的时代表达。“因为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守住底线之上的热情、真诚和善良,便是凡人所能抵达的最好,也是知足人生的“蛮好”,蛮好的,才是最好的。”


      总结这部剧在海派都市剧探索道路上的创作心得,周瑜分享了四个关键词:


独特性


不被类型题材和创作风格束缚,而是把“好看”作为创作的第一原则,才造就了这部剧种种“反套路”叙事的创新表达。

共鸣性


以“胡曼黎流着泪做菜”的名场面在抖音场成为百万赞爆款为例,展现出《蛮好的人生》的现实主义笔法,以同理心激发了大众共鸣,为大众情绪,尤其是都市中女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话题性


剧中保险案例反映的泛社会议题频繁登上热搜,引发热议。比起都市职场剧,《蛮好的人生》更精准的定位应该是都市民生话题剧。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不仅仅记录一个时代的故事,而是馈赠与时代向上向善的价值表达。

治愈性


温暖的底色和正能量传递是都市剧的创作初衷。希望胡曼黎不只是一个成功的角色,更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一种“总有办法”的乐观态度和“总能做到”的执行力,给观众面对生活提供精神力量。


       扎实而真挚的分享让研讨现场十分振奋。同样让人欣喜的是,今天多家数据平台发布了2025上半年长剧网播数据盘点,《蛮好的人生》有效播放和热度表现均名列前茅。其中,在德塔文发布的“2025半年度女性热门剧集盘点”核心洞察报告中,《蛮好的人生》以2.575的景气指数峰值、2.298的平均景气、94.74%的破2占有率等多项断层领跑数据荣获“德塔文2025半年度都市职场热门剧集TOP1”认证,展现出剧集以现实议题实现共鸣破圈的超高热度和中女叙事的市场高认可度。



      以专业沉心孵化故事,以敬业匠心打磨制作,以坚韧勇敢克服困难,以乐观开怀迎接观众。尚世影业、五岸传播将始终坚持向上向善的精品创作价值观,推出更多“蛮好”的产品。


CN EN